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院校百科

“全国重点大学”的前世今生(下)彻底说清楚211、985和双一流!

时间:2025-01-08 09:04:18  100人浏览


1995年-2008年,115所大学进入“211工程”

1995年12月,教育部提出“211工程”,即建设适合21世纪发展需要的100所左右全国性重点大学。至此,原99所“全国重点大学”的提法已成过去式。

而这100所左右的“211”大学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教育部从1995年至2008年分5个批次,先后公布了112所“211”大学名单。

不过,关于“211”大学的数量却颇有争议,通常有三种说法:112所、115所、116所,这是怎么回事呢?

112所:在2015年教育部下发的文件中,就明确表明:在全国“211”大学中,部属院校有84所,地方省属有28所,一共有112所!因此112所肯定是正确的。

那么为什么又有说115所的?这里有一个特殊情况:由于历史原因,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三所高校均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从北京迁到外地办学,后又于七八十年代在北京原校址重新办学,因此形成了一校两区。再后来又发展到两地独立办学,但是双方都不愿意放弃带国字头的原校名,所以就形成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石油(华东);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矿业大学这样六所高校。

而在教育部公布的名单上,这三所大学名称统一为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中国矿业大学,而并未指定是哪个城市的,总共是112所。而在分省统计时,通常把两所学校都计算在内,这样就多出了三所。虽然教育部的文件是112所,但是由于以上六所大学都已经独立办学,并得到了国家部委承认,所以实际是115所。

那么为何又有116所的说法呢?原来还有一所华北电力大学与以上三校有着类似经历,曾从北京迁到河北保定办学,后又在北京原址重建。所以有人把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和华北电力大学(保定)也算成两所大学,这就又成为了116所。

实际上,华北电力大学的情况有所不同:华北电力大学(北京)现在是校本部,而华北电力大学(保定)只是一个分校区,两地属同一所学校,连学校官网也是一个,因此只能有一个“211”名额。如果校区也可以算作一所学校,那显然乱套了,因为很多高校都在不同的城市有多个校区。因此,116所的说法显然是错误的。

由此看来,“211”高校准确的说法应该是:115所。

为了照顾和平衡西部偏远地区的高等教育,每个省级行政区至少有一所“211”大学。即便如此,西部地区还是明显偏少。

北京(26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央音乐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政法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北京体育大学

江苏(11所):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理工大学、苏州大学、江南大学

上海(10所):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

陕西(8所):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大学、长安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

湖北(7所):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华中农业大学

四川(5所):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四川农业大学

辽宁(4所):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辽宁大学、大连海事大学

黑龙江(4所):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东北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

湖南(4所):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广东(4所):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

天津(3所):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医科大学

吉林(3所):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延边大学

安徽(3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

山东(3所):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福建(2所):厦门大学、福州大学

重庆(2所):重庆大学、西南大学

新疆(2所):新疆大学、石河子大学

河北(1所):河北工业大学(河北省管辖,由于历史原因校区坐落于天津,因此有些资料将其归入天津)

山西(1所):太原理工大学

内蒙古(1所):内蒙古大学

浙江(1所):浙江大学

江西(1所):南昌大学

河南(1所):郑州大学

广西(1所):广西大学

海南(1所):海南大学

贵州(1所):贵州大学

云南(1所):云南大学

西藏(1所):西藏大学

甘肃(1所):兰州大学

宁夏(1所):宁夏大学

青海(1所):青海大学

事实上,还有一部分曾经进入“211”名单的高校,后来被合并进“985”院校,成为其二级学院,从此在“211”名单中消失。

关于因合并而消失的“211”高校数量,并没有准确的说法。因为其中有些是通过“211”预审,并没有完成立项,因此不算真正的“211”。比较准确的是上海医科大学在1996年公布的“211”名单中,2000年并入复旦大学,成立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网传的还有:杭州大学、浙江医科大学、浙江农业大学(与浙江大学四校同根同源,均于1998年重新并入浙江大学);北京医科大学(2000年并入北京大学);华西医科大学(2000年并入四川大学);湖南医科大学(2000年并入中南大学);吉林工业大学(2000年并入吉林大学);山东工业大学(2000年并入山东大学);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均于2000年并入武汉大学);中山医科大学(2001年并入中山大学)、上海第二医科大学(2005年并入上海交通大学)等。

这些消失的“211”虽有遗憾,但是毕竟是被并入更高层次的“985”,总体而言发展得不错。相比之下,“211”出台之前的“老重点”,除了被合并的之外,还有17所未能进入“211工程”名单:

北京协和医学院、外交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北京语言大学、燕山大学、山西农业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沈阳农业大学、东北石油大学、江苏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西农业大学、湘潭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华南农业大学、西南政法大学、陕西科技大学。

作为曾经的全国重点大学,落选“211”自然十分失落。不过其中一部分后来又进入了新设的“双一流”名单,也算是重回昔日的荣光。我们后面再分析。

1998年:39所高校登顶“985工程”

1998年5月4日,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代表中央提出:“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随即,教育部出台《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重点支持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这就是“985工程”。

首批“985工程”建设高校共9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就是后来的九校联盟(C9联盟):清北+华东五校+西哈,基本上是我国实力最强的高校。

“985工程”高校最后确定为39所,全部来自于“211”。也就是说,“985”是重点中的重点,代表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最高水平,位于金字塔的顶层。而“211”名单中只有1/3左右进入“985”,位于金字塔的第二层。

39所“985”大学名单如下:

北京(8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农业大学

上海(4所):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湖南(3所):中南大学、湖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

陕西(3所):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天津(2所):天津大学、南开大学

辽宁(2所):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

江苏(2所):南京大学、东南大学

山东(2所):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

湖北(2所):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

广东(2所):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

四川(2所):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

吉林(1所):吉林大学

黑龙江(1所):哈尔滨工业大学

浙江(1所):浙江大学

福建(1所):厦门大学

安徽(1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重庆(1所):重庆大学

甘肃(1所):兰州大学

“211”与“985”出台之后,教育界有了一个新概念——把既非“211”又非“985”的大学称为“双非”。由此,“双非”与否就成了判定普通大学与重点大学的一个标志,也代表着大学的等级。

2017年,首批双一流大学:140所

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

“双一流”指的是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有利于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教育部官网发布声明:已将“211工程”和“985工程”等重点建设项目统筹为“双一流”建设。

与“985”和“211”不同的是,“双一流”高校每五年评审一次,根据办学情况可增可减。

在教育部公布的首轮双一流名单中,包含42所世界一流大学,95所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总共137所。

这137所“双一流”大学中,包括了全部112所“211”(其中又包含39所“985”),另外又增加了25所普通本科院校。而曾经的“老重点”,依然有少部分未能入选。

但是这里依然涉及了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和中国矿业大学三所大学的问题。即教育部公布的“双一流”名单是137所,实际是140所,即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为95+3=98所。

42所一流学校建设高校名单基本等同于“985”,即39所“985”再加三所实力较强的“211”高校:郑州大学、云南大学、新疆大学。根据其综合实力,又分为A、B两类。

42 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A 类 36 所: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兰州大学、国防科技大学

B 类 6 所:东北大学、郑州大学、湖南大学、云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疆大学

98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是除39所“985”和郑州大学、云南大学、新疆大学三校之外的73所“211”,加25所普通本科。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8所

北京(26所):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交学院、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体育大学、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科学院大学

江苏(13所):苏州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南京邮电大学、河海大学、江南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师范大学

上海(10所):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体育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上海大学、第二军医大学

四川(6所):西南交通大学、西南石油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西南财经大学、

湖北(5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陕西(5所):西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第四军医大学

天津(3所):天津工业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

黑龙江(3所):哈尔滨工程大学、东北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

广东(3所):暨南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华南师范大学

辽宁(2所):辽宁大学、大连海事大学

吉林(2所):东北师范大学、延边大学

浙江(2所):中国美术学院、宁波大学

安徽(2所):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

山西(1所):太原理工大学

河北(1所):河北工业大学

内蒙古(1所):内蒙古大学

福建(1所):福州大学

江西(1所):南昌大学

山东(1所):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河南(1所):河南大学

湖南(1所):湖南师范大学

广西(1所):广西大学

海南(1所):海南大学

重庆(1所):西南大学贵州(1所):贵州大学

西藏(1所):西藏大学

宁夏(1所):宁夏大学

青海(1所):青海大学

新疆(1所):石河子大学

比较遗憾的是,“211”出台之前的“老重点”高校,其中有14所依然未能进入“双一流”名单:

国际关系学院、北京语言大学、燕山大学、山西农业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沈阳农业大学、东北石油大学、江苏大学、江西农业大学、湘潭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华南农业大学、西南政法大学、陕西科技大学。

2022年,第二批“双一流”大学147所

2022年2月14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共有“双一流”建设高校147所。

值得注意的是,第二轮“双一流”高校不再区分“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而统称为“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原“一流学校”中的A、B两类也就不存在了。

第二批“双一流”名单保留了第一批的全部140所高校(但是对其中15所学校的16个学科提出了公开警示或撤销),同时新增七所高校,分别是:

山西大学、湘潭大学、南京医科大学、上海科技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南方科技大学

其中,湘潭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属于88所“老重点”,这次新进“双一流”宣告其重回重点高校行列!

至此,我国“双一流”高校达到147所。而这147所“双一流”可以说就是目前的全国重点大学,因为147所“双一流”同时也包含了全部“985”和“211”大学。

三者的逻辑关系是:“双一流”包含了所有“211”和“985”,“211”又包含了所有“985”。从而也形成了我国重点高校的三个层次:39所“985”是最高层,115所“211”是次高层,147所“双一流”是第三层。其余的都是普通大学。

而传统全国重点大学,除了被合并的之外,大部分都进入了“985”“211”或“双一流”名单。可以说从传统重点大学的一代身份证,换发了“985”“211”“双一流”重点大学二代身份证。

而少数未能换发“211”“985”“双一流”二代重点大学身份证的“老重点”,依然会时常在相关介绍中提及“全国重点大学”这份昔日的荣耀!

而作为学生和家长,可以不了解“全国重点大学”的来龙去脉,但一定要清楚“全国重点大学”的前世今生,关于到孩子的前途和命运!